原标题:郑州地铁5号线空载试运行 明年这三条线也将开通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田育臣 摄影 张琮
12月29日,作为2018年郑州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轨道交通5号线顺利开始空载试运行,为下一步系统设备功能验证以及明年试运营奠定基础。
什么是“空载试运行”?据介绍,“空载试运行”又叫“通车试运行”,是指列车开始在轨道上按运营图进行试验跑车,但不载客。只有“空载试运行”满3个月,通过专家评审后,才能进入“载客试运营”环节。也就是说,如果5号线“空载试运行”顺利,那么,明年上半年就有望开始“载客试运营”。
据悉,地铁5号线自2014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克服了建设过程中征迁难度大、管线迁改复杂、交通疏解困难、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河流等众多不利因素,于2018年6月10日实现“洞通”、6月30日实现“轨通”、9月30日实现“电通”,空载试运行标志着5号线由建设阶段正式进入筹备开通阶段。
试运行是在地铁完成系统联调后的非载客运行。在此期间,将对地铁各设备系统和整体系统进行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并检验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维修组织等在正常运营下的运作情况。5号线试运行期间将逐步增加上线运行列车数量、缩短行车间隔、按照运行图组织行车,较终实现各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达到相关国标指标要求。
5号线是郑州市地铁线网规划中唯一的一条环线,全线40.4km,线路沿黄河路、黄河东路、商务外环路、龙湖外环路、盛和街、心怡路、经开第十大街、航海路、桐柏路和西站路布置,共设车站32座,其中换乘站18座,与线网中的1、2、3、4、6、7、8、9、10线等衔接换乘。轨道交通5号线的建设,将和1号线、2号线共同组成“一横一纵一环”呈“申”字型的轨道交通路网格局,不仅覆盖主要城市功能区,而且可以在环线截留外围乘客,有效的减轻市中心区的换乘压力,形成较为合理的线网架构,发挥网络效益较大化,更大程度地方便市民出行。
除了地铁5号线于2019年5月正式开通,还有这3条地铁也将开通。
2号线二期工程 已于近期实现洞通,计划2019年年初实现轨通,年中实现电通,年底通车试运营。
由于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地铁14号线 部分站点将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前(9月份)开通。 由北向南具体为:元通大道站、铁炉站、市民大道站、中原西路站、奥体中心站、星空路站。其他站点暂无开工计划。
城郊铁路二期工程 已于2017年已经开工,预计2019年年底完工。
评: 地铁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乘座地铁自然是件快乐的事。准时、安全,快捷等等一系列好处。郑州的地铁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环保提供了支撑。
渗、滞、蓄、净、用、排
(一)生态海绵城市--渗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渗透,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二)生态海绵城市---滞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三)生态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四)生态海绵城市---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个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五)生态海绵城市---用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六)生态海绵城市---排
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